當地時間5月23日,中歐美智庫合作論壇·2025巴黎對話暨中歐美博物館合作倡議對話會在法國巴黎舉辦。
法國前總理洛朗·法比尤斯、中國駐法國使館公使陳力出席論壇并致辭。中國外文局副局長、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院長于運全,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、市政府新聞辦主任余俊生作視頻致辭。中歐美全球倡議發(fā)起人高大偉主持開幕式。來自中國、法國、意大利、美國等國的50余位文化、藝術和學術界嘉賓,圍繞“對話未來:中歐美文明交流與和平發(fā)展”主題展開深入討論。
洛朗·法比尤斯致辭
洛朗·法比尤斯表示,當前文化交流促進人類團結的重要性不斷凸顯。博物館通過連接不同文化而凝聚人心,其中收藏的藝術品和文物能夠在每個人心中激起相同情感,進而開啟通向共同價值的大門。在此二戰(zhàn)勝利和聯合國成立80周年之際,要重視文化機構對和平的培育作用,通過傳遞歷史教訓構建共同未來;今年還是《巴黎協定》達成10周年,期待文化機構繼續(xù)做環(huán)保實踐典范,通過展覽與倡議提升公眾對氣候緊急情況的認識。
于運全作視頻致辭
?于運全表示,博物館是推動文明傳承的“基因庫”,能夠將文化遺產轉化為教育和傳播資源,幫助民眾提升文化素養(yǎng)、增強文化認同;是促進文明互鑒的“會客廳”,兼具時間和空間雙重媒介屬性,其傳遞的信息更容易被不同文化背景的受眾所接受;是弘揚當代價值的“展示窗”,承載著人類共同的價值追求,能夠為世界和平發(fā)展提供正確的精神指引。中國外文局將用好中歐美博物館合作倡議對話平臺,持續(xù)深入落實全球文明倡議,促進博物館與國際傳播的跨界融合。
陳力致辭
?陳力表示,中法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璀璨的文明成就,兩國之間的文明互動源遠流長。建交以來,密切的人文交往為中法關系注入了源源不斷的活力。我們要發(fā)揚中華文明“和而不同”與歐洲文明“多元一體”的文化共鳴,以開放包容的姿態(tài)打通東西,破除非此即彼、非黑即白的二元敘事,為推動世界文化多樣性與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要貢獻。
余俊生作視頻致辭
余俊生表示,中國始終是文明交流的倡導者、實踐者,作為中國的首都和歷史文化名城,北京以三千多年建城史、八百多年建都史為脈絡,串聯起人類起源、文明碰撞、民族融合的宏大敘事,成為中華文明與世界對話的關鍵坐標。北京將繼續(xù)秉持開放包容理念,努力成為世界文明的“會客廳”,促進文明交流互鑒。
《博物無疆·2025年中國博物館報告》發(fā)布
會上,高大偉發(fā)布了由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與中歐美博物館合作倡議聯合編撰的《博物無疆·2025年中國博物館報告》,該報告分析了中國博物館的整體格局、演變歷程及社會貢獻,重點結合中國博物館的國際合作實踐,描繪了博物館在加深國際社會對華理解、促進文明對話中的角色。
中歐美專家在“如何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”分論壇發(fā)言
中歐美專家在“博物館與各文化機構的未來”分論壇發(fā)言
中歐美專家在“美美與共:中歐共話中軸線”分論壇發(fā)言
與會嘉賓圍繞“如何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相互理解”“博物館與各文化機構的未來”“美美與共:中歐共話中軸線”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研討。各國嘉賓一致認為,正是在充滿緊張與不確定性的時期,文明之間的紐帶才顯得尤為重要。中歐美作為國際社會關鍵力量,應重視文化交流的價值,從中獲取破解當代難題的啟迪,加深對彼此的理解。博物館和文化遺產分別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臺和載體,中歐美文博機構可以密切借展巡展合作,加強技術賦能文物保護與展示經驗交流,更好傳遞文化遺產蘊含的當代價值,彰顯博物館的多重作用。
中軸線主題圖片展在巴黎開幕
作為本次論壇的配套活動,“北京中軸線——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”主題圖片展同日在巴黎開幕。該展精選約100幅優(yōu)秀攝影作品,通過鏡頭下的光影敘事,從多個角度展現北京中軸線的建筑之美、歷史之美、文化之美、人文之美,以及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,闡釋了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華文明特性。
《全球治理中國說》(法文版)圖書發(fā)布會召開
活動期間,還舉辦了《全球治理中國說》(法文版)圖書發(fā)布會。該書由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編輯,法國絲綢之路出版社出版,主要收錄第二屆中法全球治理論壇中方專家發(fā)言內容,從多個角度深入闡釋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,旨在精準對歐傳播闡釋中國的全球治理觀,推動中歐增強戰(zhàn)略互信。
活動現場
本次活動由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、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、中歐美全球倡議共同主辦。